学院主页
教师博文
教师博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生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教师博文 >> 教师博文 >> 正文

社会实践的付出与收获



时间:2022-06-15 作者:潘晓彤 点击:[]

说到社会实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本身就附带社会实践要求,加之增加课外实践时长并丰富内容安排也是实现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展的应有之义。所以每年寒暑假前,很多同学都三五成群、跃跃欲试,既为广结“有识之士”,也为给梦想增加一块“试验田”,让奔涌的心插上有力的翅膀。社会实践的过程,是校园生活的重要补充和有益拓展,可以“操控”知识和阅历“动起来”,对于每一名真正用心投入其中的同学来说,犹如茶之清香、酒之甘醇,品尝之后更会刻骨铭心。但正如饮茶、品酒需要“基本功”一样,对于开展社会实践也需要做足“准备功课”,否则“匆匆而过”后浪费的不仅是一段难得的经历,更是宝贵的时间,最终只能徒留下一声叹息萦绕耳畔。

成功不会一蹴而就,通向成功的过程都需要科学有序的规划。这就好比探险前要设计线路,不能做“无头苍蝇”,否则一旦陷入密林“迷失自我”,不仅可能错过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还将置大家于危险之中。所以说,优秀的社会实践过程一定是建立在团队成员精心设计的实施方案基础上,并经过大家不遗余力的为准确达到方案设定的预期目标而奋斗,“方向对了努力才有意义”。比如开展“三农”问题调研,实践前提就需要对标目标区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也就需要设计基于客观情况的调查问卷、交流提纲和具体要求,这样汇总提取出的数据才是在特定范围下的,进行建模分析的结果才有价值,否则每个成员“各自为战”,再多的数据也都是独立样本,无法进行比对验证。一份有效的规划方案需要涵盖实践目标、目的和意义、人员组成和任务分工、实践路径和过程细节、预期目标和成果、注意事项和应急预案等,这样可以更全面的突出开展此项社会实践的整体面貌和具体细节,同时对各种潜在风险有一定的预判性,既是对实践本身重视,更是对每个参与人员负责,让过程更有序、更精准、更科学,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奠定坚实基础、积蓄拼搏力量,有了“任务表”和“路线图”,实施起来也更游刃有余,更容易行稳致远了。

社会实践本身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或是验证某种假设,通过深入参与的过程来追求目标效能的最大化,当然,不是说投入就一定有产出,社会问题调研、基础理论验证、创新实践探索等类别的问题不一定会在假期有限的时间得到解决,或是因为原始规划、内在制约、外部环境等因素无法实现甚至接近预期目标,这时候就需要一种暗示: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果目标实现了,也不要过分窃喜,要懂得静下心总结经验,只有找到规律性的方法才能保证成果具备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如果没有实现目标,也不要自怨自艾,要能够冷静的梳理全过程,争取找到问题的症结,进而调整角度和思路,以求在下一阶段的实践中有所突破,“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某种意义上来说,“懂得从失败中找寻差距、坚定意志,并且经过细致分析后再从容的站起来”也是一种成功,而且将影响深远。由此可见,社会实践对于参与者而言,在全身心投入的同时要学会成果的转化,这个成果绝不单单是最终的调研报告或是研究论文,而是经过这个实践的过程,自己学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有哪些、不足有哪些、欠缺了哪些,这样才能让当下有用的成果效能最大化,不仅影响一时,而且将对自己未来的成长发展更加管用。要知道,“一只越飞越高的鸟儿,会将天空逼得越来越高”。

一次社会实践的过程,不仅是充分利用假期时间进行内心状态外延的有益尝试,而更应是建立在追求某种兴趣目标基础上,通过科学有序的规划设计,融入饱满的状态和充沛的情感投入后得到经得起推敲的成果,并在思考沉淀全周期自身“完成度”后实现综合能力的升华,这不是一种范式或是概念化的理论,而是需要用心思考、用情投入、懂得取舍、学会反思的参与过程,这一过程应该是“行胜于言”的,因为每一次“酣畅淋漓”的付出后都会得到内心的强大和精神的富足。空闲抑或充实的暑假“档期”即将开启,是否愿意让自己享受一次“累并快乐着”的经历,选择权还得由你来做。

上一条:“纵向”发力 下一条:优秀的寝室都是什么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