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因为诸事不顺所以心情烦躁,慢慢的连自己都忘了自己因为什么焦虑,还会因为心情烦躁所以诸事不顺,反倒没有精力解决问题,不知不觉陷入恶性循环……有过这样的体会吗?可以试试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的焦点解决技术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重点放在成功经验和力量资源,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渠道方法,并通过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中获得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信心。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一个误区,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往往容易拘泥在对问题本身的思考和纠结中,不能主动地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和渠道,进而导致心理障碍、情绪失落等一系列问题,往往可能表现在行为上的消极厌世、逃避现实、沉迷网络。将注意力聚焦放在解决问题,而不是问题本身,有利于实现有建设性、有实质作用的改变,更容易从中获取自信心,通过自身努力提升生活质量并有效应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了自主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你的自身能力、自制力也会随之提升。困难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调节面对问题的心态,更积极的把注意力放在寻找解决方法上,也许会帮助你摆脱掉情绪的怪圈。
在情绪“怪圈”的催化下,对手机的依赖往往会更加严重,“低头族”比比皆是。仿佛手机才是主人,占据着我们的时间、束缚着我们的行动,也就是说,发生了“异化”。古语有云,“君子役物,而不役于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唯有意识到主体客体的关系,认识到异化带来的危害并有意避免、为之付诸行动,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1)提高理论水平,增强主体意识
要消除技术异化以及“手机依赖症”带来的不良影响,要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看待事物发展规律,清晰明白技术发展的利弊。充分理解“手机依赖症”现象背后的技术异化理论,意识到主体客体之间异化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调动主观能动性。
(2)树立远大理想,明确自身目标
手机依赖症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无所事事,打发时间,寻找精神慰藉。而克服这部分原因,便需要树立远大理想,明确自身目标。首先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将其分块儿,一步步有计划有目的的实现目标,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为自己设立一定的制度,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逐步改变现有的不良行为与习惯,便能规避无所事事的状态。
(3)开发新的兴趣点,转移注意力
可以通过寻找新的兴趣点,逐步转移对于手机的注意力,从而摆脱“手机依赖症”,比如通过健身、旅游、学习等形式,充实自身业余生活,填补原本放在手机上的碎片化时间,从心理层面上提升对自身行为的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