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页
教师博文
教师博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生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教师博文 >> 教师博文 >> 正文

大学意义何在



时间:2022-06-15 作者:孙惢 点击:[]

思考“意义何在?”这样的问题既是现实问题,也是哲学问题,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学期间都会或多或少思考的问题,有的困惑会表现为“我为什么要坐在教室里去面对考试、去面对这些自己并不是很喜欢的东西”。这样的问题有的人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开始思考,有的从大学开始。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也象征了一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

学生这样的问题解决的结果有两类。一类是看似的哲学问题,实则是现实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一类是真的哲学问题,解决的好,自我意识彻底觉醒并能保持清醒,从而实现人生的蜕变;解决的差,走向极端,人生如在噩梦中想要清醒而又做不到,在这样境遇中一直痛苦;未能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我意识再次沉睡,之后便随波逐流。

学生产生这样的问题根源在哪里呢?我想有这样三个可能。一是将现实的问题上升到了哲学层面,妄图用哲学的思考解决现实的问题。二是混淆了现实与哲学的分界线。三是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所获知识未能使自己产生足够的智慧。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有的简单,而有的则很难。

对于伪哲学问题,真现实问题,正如前面所提的第一和第三个。第一个的经验我自己在读书的时候是有切身感受的,我曾经辞去除班级干部之外的所有学生干部职务,想留出时间来把学习成绩搞上去,但结果是空出的时间去干了别的,也没有用来学习。从此我知道学生干部工作本身并不是影响自己学业与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希望同学们可以从我的经验中吸取教训、慎重考虑。而第三个学生打工回来,彻底认清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区别后,自然不会再纠结于此了。

对于第二个学生的问题,其实他要问的不是“人为什么活着”,而是“我为什么活着”。“人或者说人类为什么而存在?”这是哲学问题,古今中外无数的哲学家都会研究这个问题,请恕我学识浅薄无法解答。而“我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可以尝试回答。

那些受此问题困扰的同学其根源是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所获知识没有使自己产生足够的智慧。我们的同学成长在网络时代、信息爆炸的时代,会不自觉产生一种错觉,我知道的很多,我比那些专家强多了,需要什么一搜了之,何必学习、记忆、思考、实践?殊不知我们往往只是处在信息茧房之中,我们所获得的自认为的知识并非全貌,所收获的感悟也并非自己学习思考实践所得。“网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当我们要尝试回答“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学习,需要借鉴。当我们读懂了《我思故我在》,便知道唯心主义是如何解释“我”的。当我们看了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便知道儒家思想里从不纠结于“我”这个命题,关注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立德、立功、立言。当我们读懂了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以及他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便会明白人的本质属性是劳动,任何一个“我”都是其所在社会关系的总和,“我”的各种需求也是我。从任何一个角度来学习借鉴都能在内心实现逻辑的自洽。也就不会纠结于“我为什么而活着”的问题。

仅有借鉴与学习还不足以回答“我为什么而活着”。上面列举的和其他许多未列举的,你信哪个?关键要实践,尤其是唯物主义在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上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因此,我们也需要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去验证、去体验、去感悟。当我站在40岁这个时间节点的时候,我便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对于大学生而言还处在“有志于学”的阶段。这个阶段需要的其实不是想多少,而是有没有目标,为了目标做了多少,学了多少。

上一条:新时代世界与自然的相处 下一条:足球的魅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