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研究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科研成果 >> 研究进展 >> 正文

彭孝军院士团队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发表PET荧光探针综述文章



时间:2019-11-14 作者: 点击:[]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彭孝军院士,樊江莉教授在国际著名期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发表题目为Activity-Based Sensing and Theranostic Probes Based on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的综述文章(http://dx.)

荧光探针是荧光成像技术中专用信号分子,可以通过分析探针荧光参数变化实现生理活动和病理机制的可视化监控。诱导电子转移(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PET)是重要的传导机制。典型的PET探针通过短的连接臂分别连接荧光团和识别受体构建而成,识别受体和荧光团之间的分子内电子转移导致荧光淬灭(如下图)。当靶标结合识别受体上时,PET过程受到抑制探针荧光得以恢复PET机制广泛应用生物成像领域中荧光探针的构建

 

 

通过将单原子(OSNSeTe等)作为电子供体,典型PET探针已广泛地应用于活性小分子金属离子(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pH的检测。然而,单原子给电子体引起的荧光淬灭并不能有效降低背景荧光而从对生物应用造成干扰。为了增强PET探针的传感性能并进一步扩展其应用领域,彭孝军院士团队长期致力于提高PET探针性能和创新PET应用机制。首次使用了更富电子的基团增强PET”机制更有效地消除了荧光团的背景荧光,增大信噪比J. Am. Chem. Soc. 2014 , 136 , 12820; Chem. Sci. 2018, 9, 6758);通过分子内空间折叠(折叠PET)的新PET平台设计了酶靶向PET探针,克服了电子供体和荧光团之间空间有限,设计了用于生物大分子检测的PET探针。这些探针用于癌细胞的荧光标记并用于体内肿瘤的选择性成像(J. Am. Chem. Soc. 2013, 135, 11663; Chem. Commun. 2015, 51, 792; J. Am. Chem. Soc. 2013, 135, 17469; Chem. Commun. 2017, 53, 4857;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8, 10, 1499)。此外,通过折叠PET,并使用前药作为电子供体,同时实现癌症的诊断和治疗(Adv. Funct. Mater. 2 018 , 28 1805128)

 

 

 

综述重点介绍了团队近年来在激活型PET探针的设计机理、传导机制和针对小分子、微环境参数、癌症特异性酶的诊疗应用。(Acc. Chem. Res. 2019, 52 (10), 2818-2831)。该综述的作者为孙文副研究员,在读博士生李苗,通讯作者为樊江莉教授,彭孝军院士。

 

上一条:光调控金属间可逆电子转移取得突破 下一条:金属-有机限域超分子结构的可控构筑与催化反应调控研究进展

关闭